沧源自治县于2014年启动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以来,小微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稳增长、促就业,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助推经济发展。在全县1195户注册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占比高达99%,而在经济总量、纳税、就业、出口等指标中,小微企业的贡献率都占大头,尤其是就业,贡献率达85%。一个10万元资本金的微型企业,加上政府补助、银行贷款和后续服务,可以达到30万元投资,解决7、8个就业岗位。2014-2017年,全县共扶持微型企业创办390户,发放直接补助资金1170万元,吸纳社会投资8307万元,户均投资21.3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达2860余人。支持25户微型企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655万元。
(二)激发创业热情。一是新增企业数。2013年全县共有私营企业273户,仅比2012年增长12.3%。2014年启动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后,2014年度全县私营企业共有497户,比2013年增加224户,增长达82.05%,2017年全县私营企业达1195户,比2013年增长337.73%,沧源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二是CPEA指数。CPEA指数(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是一项衡量地区创业活跃程度的数值。CPEA指数大于25为创业活动高活跃、指数低于12~25为比较活跃、指数低于7~12为不活跃、指数低于低于7为沉寂。根据沧源县2009-2017年三年为一区间的新增私营企业数及第六次人口普查15~59岁之间的人口数两组数据计算得到沧源县三个时段的创业指数:2009-2011年,CPEA指数仅为4.8,属于沉寂阶段;2012-2014年,CPEA指数为24.5,属于比较活跃,创业活跃程度开始提高;2015-2017年,CPEA指数达54.5,创业活动处于高活跃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
(三)促进社会公平。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有一条晋升的通道社会才能稳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通过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微型企业发展势头好,人人争当老板,争相创业。这就是一个阶层转化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扶持重点。一是结合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助推葫芦小镇等景区旅游观光,重点扶持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农村客栈、特色餐饮、电子商务等项目。二是结合全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对乡镇达到条件的产业企业优先纳入重点扶持,“授之以渔”增强造血功能。
(二)创新搭建政策服务宣传平台。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开通了全市首家县级工信部门服务企业的平台公众号“沧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公众号,即时发布各项惠企政策解读及知识产权、财税、金融等知识讲解,打破“空间障碍”,“零距离”服务企业。二是扩大政策宣传。除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登《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的公告》外,为进一步宣传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工作,提高社会各界政策知晓率,拍摄了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专题新闻报道,分别于11月22日、11月29日在佤山电视台及临沧市电视台播出。
(三)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免费为微型企业创业者提供政策解读、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2017年8月28日至29日举办了“领导干部工业、商务理论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暨关爱诚信法人、扶强诚信企业专题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30人。帮助企业熟悉和掌握税法相关政策,促进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存活率,提升沧源经济人才队伍及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四)强化跟踪服务及督导力度。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做好项目储备、资料收集及项目资料初审工作,要求各承办部门、工商、税务窗口、各乡镇将微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张贴在显著位置,让申办程序更加透明,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强化跟踪督导。县民营办定期对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部门履职情况、微企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不定期对承办部门推荐扶持企业进行抽查,并及时收集整理情况汇总上报。三是强化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在落实省、市对微型企业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与市民营办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