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开展以来,凤庆县围绕目标任务,以“六定六确保”为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设定时间进度,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行动落实,山清、水秀、路畅、城美、人和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定思路,确保方向坚定。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大发展定位”,以“天下茶尊、滇红凤庆”建设为主题,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为载体,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与脱贫攻坚、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小湾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等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动员、上下联动,一盘棋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行动、“六增”工程等落实,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建设规范有序、清洁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确保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定目标,确保工作连贯。县委、政府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设定为一年重点治理,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四年规范管理,五年成效明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纳入县委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年度重点推进工作内容,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排工期、排计划,用目标倒逼、时间倒排的方式,定标定位定责定性定量进行推进,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化、时间化、责任化、清单化,确保月有一项工作或重大项目启动,季度实现重大突破,半年初见成效、年底圆满完成年度目标,时间进度、目标质量同步实现。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公厕22座、村庄公厕165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1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海绵村庄”2个、城市停车场3个、公园5个、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5条,改造旧住宅区6.3万m2、旧厂区2.5万m2、城中村704户,整治“两违”建筑292宗4.8万m2,每项工作都按上级要求时间节点落实。
定标准,确保质量提升。围绕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6%以上的目标,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按“彰显特色、生态宜居、永续发展”的原则,围绕“一城两带三极”城乡发展空间格局,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纽带、村庄为基础,建立“县城一级带动、乡镇二级辐射、村庄三级多点支撑”的城乡规划网络体系,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等理念,统筹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县、乡分别设立规划委员会,187个村(社区 )均聘请了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并引进9名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形成了“规委会初步审查—专家讨论—征求意见—会议审议—逐级审批—依法公布”程序,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达1000多个,与云南省设计院集团达成城乡规划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多名规划师作为技术顾问,开展课题研究10余次、技术服务30多次,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许可证核发率均达100%,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队伍建设、管理决策、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
定机制,确保整体推进。为保证工作顺利推进,积极探索城乡环境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着力在健全机构、完善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全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及联席会议、季报、月报、旬报、周报、通报、督查等制度,组建凤庆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推行路长、街长、园长、湖长、河长及山长“六长制”,建立问题排查、问题交办、问题督促整改“三项会议制度”和定期情况通报、协调联席会议、问题整改动态消号、长效管理“四项工作制度”,全面启动市场化停车运营机制,成立“两违”建筑整治指挥部,大力开展非法采砂采石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垃圾处理实行村庄保洁员制度,以一事一议方式建立每人每月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推广氧化塘模式,正在研究制定城市生活垃圾覆盖填埋和农村生活垃圾简易焚烧处置向水泥窑协同处置办法,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有序推进,并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把每年7月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月,每月的第一周定为环境卫生工作整治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每天对城区主干道进行洒水2次,努力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实现管理常态化和长效化,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定项目,确保措施有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项目工作清单化、具体化、责任化,强化带动作用,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整合项目资金,保障资金需求,以PPP模式融资23.4亿元,整合农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乡村道路提级改造、一水两污等项目,扎实推进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公厕及供水等设施建设,以县城过境河迎春河及南边箐河河道整治推动治脏、治污、污乱工作,以西环路建设推进治堵工作,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公园、停车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在西环路及南边箐河建设中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5公里,启动小鼓山等9个公园、老县委停车场等3个公园,新增公园面积42.6万平方米、停车位450个,完成园路建设1850米、透水铺砖580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公厕3座,种植苗木约1.8万株、地被6.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凤山红塘及洛党田心“海绵村庄”建设充分融入“渗、滞、蓄、净、用、排”六大要素,有序推进江北生态廊道及迎春河生态廊道治理,全面推进增花增果增水增绿增光增民族元素“六增”工程,按照“一街一景,一河一品”的布局,新建本土花卉苗木市政大道4条,滇红路种植茶花10公里2600株,城乡累计增果9.6万株、增绿144.48万m2、增灯2453盏、增水体景观5个、增民族风情街及民族文化广场7个,云凤二级路全线增光工程圆满完成,得到广大群众好评,凤庆通用机杨顺利启动,大临铁路服务、云保高速服务及时高效,滇红大道延长线、农村饮水、电网改造、建制村通畅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努力把凤庆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定责任,确保事有人抓。为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构建权责清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责任体系,切实解决好“多头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为官不为等问题,明确细化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方式、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完善分级负责、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了联席会议、月报、通报和督查“四项”制度,健全督查考核和监督问责机制,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每一套业务都有“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跟到底”的方式动迁,定标、定靶、定责、定人推动落实,同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联合县人居办,将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列入重要督查事项,以“真督”推“行动”,以“实查”促“提升”,确保既条块分明、责任明晰,又分工合作、协调推进,避免推诿扯皮、踢皮球等问题出现,合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