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大 临沧市政协 中共临沧市纪委 市民·企业·投资者·旅游者
今天是: 正在同步网站服务器时间... 欢迎您来到临沧市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365bet体育在线下载 >> 关注临沧 >> 正文
产业生态化临沧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余炳武 来源:临沧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0 14:59:30
    阅读提示:产业生态化,作为统筹生态与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临沧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临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临沧这样一个边疆民族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就一定能够把临沧建设成“天蓝、水清、地绿、景美、民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临沧。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结合临沧实际,就是要从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起,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切实做到产业发展生态化。
    一、产业生态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的组织和运行遵循自然的生态规律,产业运行的成果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达到自然的生态标准。产业发展生态化,就是要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产业生态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史向人类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互动协调过程,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自利的“经济人”长期以来所犯的最致命错误就在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单向征服,却对自然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多重功能认识上表现出理性缺失,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不仅扰乱、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使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因生态环境的恶化陷入严重生存危机之中。云南东川曾是闻名中外的“铜都”,但由于未能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铜都”留下来的是荒山秃岭和频发的泥石流灾害;滇池曾是云贵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但由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滇池受到严重污染,如今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治理,然而治理效果甚微。在临沧,同样面临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的两难选择。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业生态化,实质就是将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区域比较优势,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有力支撑,加大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的目标。
    二、产业生态化是临沧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临沧通过发展糖、茶、酒、畜、电、矿等产业,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州市相比,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水平层次较低。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摒弃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低效率利用,摒弃传统的小规模、低水平、高消耗、低效益的开发方式,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临沧实际,就是要在认清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念活“山字经”,作好“山字文”,牢固树立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立足林业做工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临沧实际、具有临沧特色的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
    化符合世界潮流,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实现产业生态化,首先,能够以生态标准开发与选择技术创建企业,按照生态运行方式规范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行为,规范产品的质量和生态标准。其次,依据国民经济整体及长远目标,在国民经济系统内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分支产业之间建立生态联系,并通过产业的生态关系建立区域之间的生态平稳关系与运行机制。再次,按照生态运行方式和生态标准建立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资源化系统,使得企业和产业系统在满足生产和消费的同时,对人类生存条件与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最后,将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系统建立在生态标准的平台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经济发展为目标,科学技术为动力,法规政策为保障,组织管理为措施,推进产业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化作为获取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手段,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
    的发展,往往把环境代价转嫁给落后地区,同时通过不公平的掠夺式的集聚资金,实行先发展后治理;与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不同,落后地区没有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牺牲转嫁对象。为此,作为目前生产力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临沧,必须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弯路。临沧作为欠发达地区,唯有转变观念,利用外地发展经济“试点”经验,绕开摸着石头过河产生的高实验代价,敢于和善于利用后发优势,变不利为有利,走好产业生态化道路。
    三、产业生态化是临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糖、茶、酒、畜、电、矿是临沧的支持产业。水电、矿冶虽属高附加值行业,但水电靠天吃饭,矿产属不可再生资源,水电、矿产均属富人行业。按照民生观点和生产总值人均化目标要求,临沧作为农民占主体地位的农业大市,电矿产业难以实现普遍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富小康;而糖、酒、畜三大产业,并非临沧独有,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市委提出,临沧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寻找新的、高值的、普惠的产业支撑。为此,临沧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审视全市当前产业布局,就是要坚定种好“小康树”的信心,举全市之力,拿出超常规举措,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发展以林产业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
    临沧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山区和半山区占97.5%,山区半山区土地总面积达3500多万亩,适宜发展核桃、茶叶、木瓜、膏桐、橡胶、紫胶、澳洲坚果等各类经济林1000万亩以上。临沧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市,林业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资源优势,有利于大规模发展高品质、高价位的核桃、茶叶等产业。
    以泡核桃产业为例:核桃干果价格2002年为14元/公斤,2006年迅速涨到28元/公斤,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近年培育的早实丰产新品种核桃干果价格则高达47元/公斤。核桃油是近几年国际国内市场上需求量最高的3种植物油之一,市场价相当于花生油的5-6倍。我国核桃油销量,2000年以来一路走高,价格在不断攀升。全市现在规划发展的600万亩泡核桃,到2020年,核桃干果平均亩产值可达3000元,人均可增收9000元。全市60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目标实现后,仅此一项,森林覆盖率可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植被将更加完好,生态将大为改观。从核桃干果到深加工核桃产品的市场前景,决定了600万亩泡核桃林将不仅成为临沧绿色生态的“青山”,更是全市200万农民群众实现小康的“金山”。
    核桃生产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临沧是可大规模发展核桃为数不多的地区之一,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竞争力。从今年起,我省计划每年实施400万亩高优泡核桃,省政府将安排资金1.3亿元,每亩拟补助种苗费30元。这是我市发展泡核桃产业的一次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树立生态意识,呵护生态品牌,发展生态产业,是临沧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唯一出路和迫切要求。
    四、产业生态化是临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临沧属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还很落后,群众生态文明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仍然十分脆弱。既要发展,又要生态,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逐步成为制约临沧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矛盾。面对沉重的生态压力和严峻的发展形势,必须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要实现产业生态化,我们应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生态产业。一是要把生态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选择,大力发展以林产业为主的特色经济,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努力实现用材生态化。二是要把生态文化作为牵引第三产业的潜动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努力寻找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点,着力打造博大兼容的司岗里民族文化和开放包容的澜沧江地域文化。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形成全民重视文化,开创临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三是要把生态工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超前规划,科学布局,树立和落实招商“选资”理念。四是要研究机制体制,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为产业生态化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五是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产业生态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劳动者的观念和素质,决定着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落实到农村,落实到产业建设上。目前,临沧的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还普遍偏低,缺乏竞争、创新、文明等现代思想文化观念,这种素质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很难适应产业生态化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做一些打基础、抓长远的工作,把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到重要位置上。
    产业生态化,作为统筹生态与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是临沧这样一个边疆民族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重视生态文明,我们就一定能够把临沧建设成“天蓝、水清、地绿、景美、民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临沧。
关注临沧录入:bjf    责任编辑:bjf 
网站搜索
高级检索

滇公网安备 53090202000021号

主办: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 承办: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及维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 滇ICP备05000018号 技术支持: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络备案 云南网监ICP备案
53090203202036
网络备案 云南网监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