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住临沧和到临沧旅游的人总有这样的感慨,“临沧气候温暖,空气新鲜,生态越来越好,放眼望去,满山的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原汁原味,跃然于眼,让人心旷神怡。”这些评价正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立市”建设方针,浓墨重彩绘制绿色临沧、生态临沧的最好证明。
绿色产业竞相绽放
近年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临沧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让临沧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态的魅力,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生态带来的经济效益。
我市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具有林木生长的优势光热条件,97.5%以上的群众生活在山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业发展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生态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林业的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开发潜力更加广阔、保障功能更加重要,加速林业发展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坚持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产业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原则,以发展核桃产业、沼气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等为重点突破口,推动临沧林业实现了由木材采伐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由粗放(传统)林业向集约(现代)林业的转变、由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的转变,取得了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特色经济林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快速推进、林农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多赢”效果。2008年末,全市累计建成经济林815.52万亩(其中,核桃521万亩),仅2008年就实现林业总产值26亿元。
我市始终把发展林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来抓,突出产业的支撑作用,念“生态经”,打“绿色牌”。按照“抓项目、建基地、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牢牢抓住实施退耕还林、干果基地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等林业项目的机遇,做到项目与林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延长产业链,使核桃、茶叶、木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松香、橡胶、紫胶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以膏桐为主的生物能源产业建设加快推进。2008年末全市拥有核桃种植基地面积521万亩,挂果投产面积86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6.2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365元。全市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815.52万亩,其中核桃521万亩、澳洲坚果6.52万亩、膏桐38.97万亩、茶叶118.89万亩、橡胶58.81万亩、紫胶寄主树13.86万亩、白花木瓜30万亩、其它树种27.47万亩,2008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6亿元。例如凤庆县,2007年实现核桃产值2.6亿元,全县核桃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000多户,户均核桃收入达2800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636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077元的30%。
农业龙头高高抬起
临沧是农业大市,多年发展农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才能真正带动农业发展,促农增收。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业商品基地和农户发展等措施,加速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市大力发展具有临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以开发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实行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为实现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农村稳定奠定了基础。
通过加大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投入和扶持力度,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不断推进,龙头企业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企农关系的良性发展,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激活与稳定的作用,全面提升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全市始终坚持“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龙头闯市场、围绕市场创品牌”的思路,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引进并积极服务好蚕丝加工的龙头企业云南凤庆桐凤有限公司、香蕉产业龙头企业云南凯雄集团孟定公司、亚麻加工的云南耿马麻业有限公司、薯类加工的云南耿马鑫承酒精有限公司,并不断创新思路,拓展农业产业的种类,成功引进建立了特色果蔬菜、精细菜、色素加工开发的龙头企业临沧植龙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口创汇畜产品加工产业的云南澳华食品有限公司等。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户。全市还有18户企业被列入农业产业化项目省级财政扶持。每一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已有一户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建设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508万亩,养殖畜禽162万头(只),其中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已达18个、农产品52个,认证基地面积26万亩。
生态农业前景似锦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我市在加快绿色产业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把发展农村沼气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市是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共建设沼气池130070口,建成沼气化村87个。随着农村沼气的推广,农民积极探索以“猪—沼—果,林饲—畜牧—沼气”等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以沼促种养业,以种养业促沼,实现种养业良性发展的路子。既科学有效地利用畜禽粪便生产了能源,又将沼液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等,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把农业的环保工作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保障。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组织完善市、县、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机构,进行摸底清查,完成普查对象的普查及数据、总结的上报,为我市制定农业污染源治理规划,开展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生态农业的关键在于生产的产品保持绿色生态的本质。2008年全市共抽检蔬菜样品8022个,其中:参与全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样品二批20个;云县、临翔、永德、镇康、耿马、沧源、凤庆七县(区)七个主要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监测实验室抽检样品8002个,完成7200个样品检测计划的111%,合格样品7870个,不合格样品132个,合格率98.35%,农药残留超标率1.65%,完成市政府制定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0%以内的工作目标。
目前,我市共有25家企业和单位43个产品通过“三品”(产地认证、质量认证、标准认证)认证或基地认定,认证(认定)基地95.91万亩,认证产品12.88万吨。并开展了以“三品”认证企业为龙头,通过制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工规程及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防污染措施,并由企业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严格按规程及相关措施实施,对农产品从土地到消费进行全程监控,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的管理,为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了条件。全年新增以“三品”认证企业基地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70.048万亩,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措并举,我市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加紧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大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在保持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了全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