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材料行业研究:军工关键新材料 高门槛、高壁垒的隐形行业 一.隐身材料概念1、隐身材料含义隐身材料是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实现武器隐身的...

隐身材料行业研究:军工关键新材料 高门槛、高壁垒的隐形行业 一.隐身材料概念1、隐身材料含义隐身材料是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实现武器隐身的...

来源:雪球App,作者: 巴菲特读书会,(https://xueqiu.com/7173595940/341091153)

高门槛、高壁垒的隐形行业

一.隐身材料概念

1、隐身材料含义

隐身材料是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范围内,各军事强国对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均较为重视,隐身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武器装备和各军种,如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导弹、舰船、武装直升机等,分布于空军、海军、陆军和导弹部队等各军兵种。

2、隐身材料分类

隐身材料可分为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多频谱隐身等多种类型。

1)雷达隐身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通过吸收剂的介电振荡、涡流以及磁致伸缩,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扰而消失的一类材料。

雷达隐身涂料就要最大限度消除被雷达勘测到的可能性,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和吸波材料两个方面。目前,应用于飞机吸波涂料比较多,如:

铁氧体吸波涂料价格低廉;

羰基铁吸波涂料吸收能力强,但面密度大;

陶瓷吸波涂料密度较低;放射性同位素吸波涂料涂层薄且轻、能承受高速空气动力等优点,是飞机用理想的吸波涂料;

导电高分子吸波涂料涂层薄且易维护等。

还有成为隐身涂料新亮点的纳米吸波涂料,以覆盖电磁波、微波和红外,并能增强腐蚀防护能力,耐候性好,涂装性能优异。

2)红外隐身的目的是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从而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

材料的红外辐射特性决定于材料的温度和发射率。红外隐身材料也可相应分为两类:控制发射率的材料和控制温度的材料。

红外隐身涂料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坚固耐用,成本低廉,是目前隐身涂料中最重要的品种。它是指用于减弱武器系统红外特征的信号已达到隐身技术要求的特殊功能涂料,其主要针对红外热像仪的侦查,旨在降低飞机在红外波段的亮度,掩饰或变形装备在红外热像仪中的形状,降低其被发现和识别的概率。红外隐身涂料的主体树脂是单组分橡胶树脂,其与过氯乙烯涂料、环氧铁红底漆、聚氨酯涂料具有良好的配套性。

3)多频谱隐身材料是在多频段、多手段探测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型隐身材料,顾名思义,多频谱隐身材料具有多重隐身功能或宽频段隐身功能。

多频谱隐身材料的研发技术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同隐身功能对材料特性的要求各异,很难在同一种材料上实现多种功能,需要采用多种材料复合的方式进行,所以可用材料较少,设计空间较小;二是由于加工制造技术限制,很多理论上可实现的材料结构设计无法用现有技术进行验证。由于雷达与红外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种军事探测和制导技术,因此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开展得最早、报道也最多,是多频谱隐身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

3、隐身材料行业特点

1)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行业集中度较高

由于隐身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武器装备关键构件的使用性能和服役周期,因此相关武器装备对于隐身材料的性能、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进行高性能、实战化隐身材料的研制生产。一般企业进入该行业存在较大的壁垒。军工产品的资质要求、高难度的技术工艺、较高的研发投入、优秀的研发及生产人才储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体系,均使得行业新进入者从进入本行业到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周期较长。

2)下游客户的供应商选择具有稳定性、排他性

隐身材料主要应该于各型先进武器装备,技术实现难度较大,某些特殊场合的应用还要满足更为苛刻的要求,如高温、高压或耐腐蚀等极端恶劣条件,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是客户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材料实现定型批产,客户选定供应商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在既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及技术指标要求下,客户更换相关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若隐身材料研制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能持续符合客户的质量及技术要求标准,下游客户将与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3)隐身材料研发周期长,具有定制化特征

近年来,隐身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保障型号装备特别是预研、在研装备的性能,客户一般要求隐身材料生产企业配合其进行同步研发,从研发设计、首件试制到产品定型批量生产的周期较长,而最终能否实现定型批产不仅取决于供应商自身研制进展,亦取决于下游客户应用装备的定型批产。

此外,由于隐身材料应用武器装备部位及种类不断增加,下游型号众多、产品需求各异,每种型号的产品在材料、规格、性能方面均具有特殊性要求,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较多,因此产品具有定制化特征。

二.隐身材料产业链

隐身材料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厂商、中游隐身材料厂商和下游装备制造厂商构成。

1)上游原材料:以靶材和粉体为主,根据中游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隐身涂层材料是由功能层和粘结层组成的复合涂层,功能层提供隐身的同时提高材料长期耐高温性能,粘结层用于增加隐身涂层材料于工件的结合强度避免材料脱落。靶材和粉体等是功能填料和粘结剂的重要原料。中游厂商设计和定制不同成分及技术标准的靶材和粉体并向上游采购。

2)中游隐身材料:定制化程度高,材料成分设计、结构设计、制备工艺、定制化设备构成核心技术体系。隐身材料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武器装备以及武器装备所使用的不同部位单独进行研发,且需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试验后,才能定型批量生产销售。隐身材料的高难度、长周期、大投入使得隐身材料厂商高进入壁垒和集中度。

3)下游装备制造:对中游供应商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排他性,合作模式与隐身材料形态(涂层或结构)有关。下游企业为军工集团下属科研生产单位,根据军方要求研制生产指定型号的武器装备,包括军机、导弹、舰船和陆战装备等。

供应模式来看,隐身涂层材料一般由下游将零部件发运至中游供应商后,隐身材料供应商利用特定生产设备及工艺将隐身材料直接制备并涂覆在零部件表面;结构隐身材料一般由下游提供设计图纸、技术指标等要求,供应商直接进行零部件生产并交付。

客户粘性来看,在既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及技术指标要求下,下游更换相关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若隐身材料研制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能持续符合客户的质量及技术要求标准,下游客户将与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市场空间:主战装备列装、后期运营维护空间较广

全球隐身材料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1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超20%。其中,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是核心驱动力,隐形涂料市场2026年规模预计超8.34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年均增速超20%,2023年隐身涂层市场容量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1、首次涂覆:主战装备列装及代际升级,向海陆空全平台拓展可期

1)美军军费持续维持高位推动航空装备部署进一步扩大。2022年3月28日,美国白宫正式对外公布2023财年国防预算,达到8133亿美元,较2022财年的7820亿美元预算增速达4%,创下国防预算历史最高纪录。从美军2010-2022财年武器系统采办预算的发展脉络可知,任务支持活动和飞机及相关航空装备始终是国防预算重点投资领域,占据了整个武器系统采办预算的半壁江山。其中,飞机及相关航空装备平均每年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是各类具体装备类型中最多的。2020-2024财年美国武器系统采办预算趋势同样显示航空装备在各类装备中的占比最大,为40%。此外,导弹与弹药近四年投入均超过200亿美元,在2020-2024财年美国武器系统采办预算趋势中在各类装备的占比8%左右。美军在实施战略转变的背景下,始终保持对先进航空装备在全球投送和全球打击等方面能力的重视程度。

2)军贸出口为隐身战机潜在增长点。F-35是全世界进行中的最庞大战斗机研发计划,美国是F-35主要的设计方、采购方和资金提供者,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挪威、丹麦、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为其开发提供了总计43.75亿美元的经费。截止至2022年5月2日,F-35外贸订单共计888架。

3)隐身战机机身及发动机隐身涂装需求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战机机身的隐身涂层主要有3层,第1层(最内层)为直接喷涂在机体表面蒙皮上的涂层,用于填补机体表面缝隙以隔绝蒙皮和外界空气水分的直接接触;第2层(中间层)为雷达吸波涂层,用以吸收敌方雷达发射的雷达波;第3层(最外层)红外反射涂层可以反射自身产生的热能红外光。同时,发动机部位通常用致密碳泡沫层来吸收发动机排气的热辐射,并且在进气道内壁上涂覆厚度更薄、理化性能更高的高温吸波材料,例如碳-碳复合材料;在道口安装格栅提升反射次数便于吸波材料的吸收。以F-22战斗机为例,其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占整个结构质量的26%;在重点部位(如进气道和机翼前后缘)采用了将隐身涂层涂覆于吸波结构材料表面的方法,高频雷达信号被表面吸波涂层吸收,低频雷达信号则被吸波结构材料吸收。发动机部分热辐射特征显著,多用陶瓷基复合隐身材料。法国研制的SiC/SiC陶瓷基复合隐身材料已经成功应用在M88-2发动机喷管外调节片和F100型发动机调节片上。英美联合研制的SiC/SiC陶瓷基复合隐身材料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F110-GE-129发动机尾喷管、F136发动机涡轮叶片、F414发动机和CFMLEAPX发动机涡轮壳环等构件。法国SEP公司研制的C/SiC复合隐身材料喷瓣、尾喷管调节片已用在阵风战斗机的M88SNEMA发动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的M53发动机上。F-22隐身战机的发动机的推力换向和反推力喷管以及发动机周围的构件可能采用了陶瓷基复合结构隐身材料。

4)隐身舰艇是未来近海作战重要的核心装备之一。美国海军拟于2021年起采购FFG-X隐身护卫舰,该舰及其装备皆体现隐身特性,其采用AN/SLQ-61轻型拖曳线列阵声呐,AN/SLQ-62变深声呐,TB-37多功能拖曳线列阵声呐,AN/SQQ-89F水下反潜作战系统,以及MH-60R/S反潜直升机,配置3联装MK-50舰载轻型反潜鱼雷。该舰的制造项目于2017年启动,共计建造20艘;此外各军事强国均先后应用隐身材料于舰船制造中。舰艇的上层建筑通常采用聚合物涂层,以吸收和散射雷达波;舰体表面会采用消声瓦或涂敷吸引涂层来强化隐身的目的。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吸波材料逐渐从早期的涂敷型吸波涂层,向与其他材料制成具有吸波能力的复合材料转型。

5)配合隐身飞机与隐身舰艇的使用,导弹隐身化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精确制导导弹是进攻和打击敌方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导弹需要对敌方的侦察设备、制导雷达和拦截导弹采取反侦察和抗干扰措施,减小其被发现的概率。导弹的隐身一方面采用了独特的隐身气动外形设计和巧妙的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弹头、弹体和弹翼都采用了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中导弹和弹药采办预算申请共203亿美元,占国防总预算的8%。国防部采办重点转向战略导弹和高端战术导弹,旨在通过为精确打击武器增程,提升对陆打击能力和打击精度,以提高军队杀伤力。在世界范围内,美欧、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军事强国在隐身导弹领域取得先机,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有的甚至已经参加实战,如美国AIM-9X隐身空空导弹、AGM-129、AGM-129A隐身巡航导弹、法国斯卡耳普/风暴前兆隐身巡航导弹、俄罗斯Kh-102隐身巡航导弹等。

6)顶层政策强调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国际政治局势趋紧背景下装备需求存在一定上升空间。2020年10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非工业布局。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要求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7)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特种功能材料,厚积薄发景气向好。航空航天和国防产品或拉动隐身材料的需求,全球商用和军用飞机机队的扩张将补充该细分市场的增长。此外,传感器、雷达系统、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等机舱设备的复杂性日益增加,预计将提高其在航空领域的渗透率。较之国外,我国虽然对于隐身材料的研发起步较晚,商业化进程处于发展初期,但新型武器装备的批产及政策的支持或进一步打开隐身材料市场空间;且由于其涉及重大军事材料的研制,国外在该项技术方面对我国实行了严密的封锁,隐身材料的自主研发为较强需求。

2、维修市场:隐身材料是耗材,各类型武器装备均面临高维护需求

1)隐身材料作为消耗品,随着武器装备的使用要不断修复和补充。在装备使用和贮存过程中,高温、高速气流、石击、碰撞、机械震动、热震、擦挂等外因会造成隐身涂层的多种失效现象,包括脱落、开裂、起层和吸波性能下降等。在列装服役过程中,沿海湿润环境会腐蚀涂层;沙漠高温干燥环境会加速隐身材料的龟裂、脱落;高速大机动飞行时,强烈的气流冲击也会影响隐身涂层的牢固度。为保障装备性能完好,研究能迅速而经济的恢复涂层隐身功能的维修技术是武器装备隐身性能的重要保障。涂层的开裂和脱落,会增大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面积,降低装备的隐身功能。判断涂层是否完好需要检测涂层厚度、涂层表面状态、涂层结合强度、涂层硬度、涂层孔隙率等方面。对寿命期内吸波涂层局部损伤引起的涂层开裂、脱落,通常采取原位修复的方法进行修补,即在外场条件下,对故障区域进行局部脱漆、底材表面处理、涂漆、固化、后处理、检测等,以修复故障区域。

2)F-35作为美国当前主推的隐身战斗机,其隐身涂层依然面临脱落和维修的问题,且维修难度大。根据《F-35低探测性维修保障方法》(张宝珍,2012),洛马公司为F-35开发了一套机器人飞机精整系统(RAFS),用于喷涂整个机体,平尾、垂尾和众多小零件则用另一套机器人部件精整系统(RCFS)喷涂,以期实现F-35能够经受住恶劣的航母甲板和战斗条件,且不会带来增量维修。

3、维修份额:按失效面积分为三级维修,承包商的维护市场空间大

1)隐身材料的维护方法分为三级,分别为基层级、中继级与基地级维修。根据《美国空军的装备维修保障体制》(丁利平,2010年),基层级维修(UnitLevel)主要是在外场完成飞机的飞行前、飞行后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和某些工作量不大的周期性工作,以原位维修为主。中继级维修(ExternaltoUnit-Level)主要是承担外场维修所不能完成的维修和保障工作,包括某些工作量较大、需要仪器设备较多、技术上也比较复杂的周期性维修工作,各种机件的修理或机械加工,以及简单零件的制作等,以离位维修为主。基地级维修(Depot-Level)主要是对武器系统和其他终端项目(如飞机发动机)进行装备上的维修和大修,以及在维修站对系统部件进行非装备上的维修,需要比基层级与中继级更加工业化的维修设施以及更高技能的维修人员。基层级维修和中继级维修由各联队在联队基地完成;基地级维修主要由政府和承包商共同提供。根据《美国空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现状及启示》(李晓峰,2010年),中国处在采用三级维护制度,探索向二级过渡的阶段。

2)隐身材料的维护级别选择与失效面积相关。地面隐身武器装备的RCS通常要求小于5m2,因此,根据失效的面积,隐身材料的维护采用三级维护。对失效部分总面积小于0.1m2和战场损伤时,采用基层级维护级别,由装备的使用人员进行维护。维护方法采用铲子等工具将失效部位清理干净,刮涂吸波腻子和粘吸波贴片材料等方法快速恢复部分隐身功能。失效部分总面积在0.1m2~5m2之间时,采用中继级维护级别,由旅级维护部门进行维护。维护方法采用专用的涂层清除工具清除受损吸波涂层,并对受损吸波涂层进行扩大边沿处理,采用喷涂和刷涂的方式相结合,对失效部位进行维护,采用便携式附着力仪和便携式雷达波反射率测试仪等进行性能现场测试。对于失效部分总面积大于5m2,采用基地级维护级别返厂维护。维护方法将隐身失效的零部件送往维护工厂,采用抛丸等方法清除原材料涂层,并按标准施工工艺重新涂装,采用室内紧缩场或外场等进行隐身性能测试。

参考美国“50/50”规则,武器系统承包商(含OEM)在维护和支持市场中能占据50%左右的潜在市场空间。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法律首次提出“核心维护能力”概念,即各军兵种和国防部各局确立合同,基地级维护军方承担的任务量要求必须超过总任务量的一半。军方保留为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国防动员和其他紧急情况所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最少的核心维护能力,其他工作量经过分析可交由工业界完成。“50/50”规则以美元计算,核心维护能力多以直接工时计量,在此基础上,当前承包商获得的基地级维护合同订单金额通常与军方接近。例如,据《美国空军希望从工业界拿回维修业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空军把49%装备保障任务交给承包商。以F-22基地级维护为例,自2005年服役后,F-22基地级维护任务一直由建制力量美国希尔空军基地的奥格登空军后勤综合体和合同商洛马公司在帕姆代尔的工厂共同负责。

四.隐身材料行业核心竞争壁垒

隐身材料行业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关键分支,其竞争壁垒呈现多维度、高门槛特征,涵盖技术、资金、政策、客户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四大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1、技术壁垒:跨学科融合与持续创新

1)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性

隐身材料需同时满足电磁波吸收、红外抑制、耐高温、力学承载等多重性能要求。例如,华秦科技研发的中高温隐身涂层需通过陶瓷基粘结剂与功能填料的精准配比,实现雷达波损耗与红外低发射率的兼容。此类技术突破依赖材料化学、电磁学、热力学等跨学科深度融合。

2)多频谱兼容技术瓶颈

现代战场探测手段覆盖雷达、红外、可见光等多频段,单一隐身材料已无法满足需求。行业领先企业如光启技术通过超材料技术,构建微结构数据库以实现全频段隐身,但其技术路径涉及超级计算、微纳加工等前沿领域,新进入者难以短期突破。

3)定制化开发能力

隐身材料需根据武器装备部位(如机翼前缘、发动机喷管)进行定制化设计。例如,F-22战斗机的红外隐身需通过矢量喷管结构优化与低发射率涂层结合,要求企业具备从材料配方到工艺参数的全流程定制能力。

2、资金壁垒:长周期研发与产能扩张

1)研发投入强度

隐身材料从实验室到量产需经历10年以上周期。华秦科技自1996年启动研发,至2019年才实现批产,期间累计研发投入数亿元。超材料领域龙头光启技术,其隐身超材料产品占整机结构重量近10%,背后是持续多年的高强度研发支出。

2)生产设备与工艺成本

高温隐身涂层制备需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热喷涂技术,相关设备投资达千万级。例如,华秦科技为扩大产能,投入6.8亿元建设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涵盖磁控溅射、等离子喷涂等高端生产线。

3)军品定型风险

隐身材料需通过严苛的军品定型流程,从研发到列装周期长达5-8年。若下游装备定型失败,前期投入将全部沉没,资金风险极高。

3、政策壁垒:军工资质与战略管控

1)军工准入门槛

企业需获得“军工四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等),且需通过军方严格的安全审查。例如,佳驰科技在冲击上市过程中,因军工资质审核延迟导致进程受阻。

2)技术出口管制

隐身材料技术涉及国家安全,全球主要国家均实施严格出口管制。美国将超材料技术列为“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我国亦将相关技术纳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3)国防预算依赖

行业需求与国防预算高度相关。2022年我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仅1.27%,低于全球主要国家水平,但“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超7%,为隐身材料提供稳定需求,同时也要求企业具备政策敏感性。

4、品牌与客户关系壁垒:长期信任与排他性合作

1)军方客户粘性

隐身材料供应商需与军方及主机厂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例如,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已应用于歼-20等核心装备,其技术迭代需与主机厂设计同步,形成强绑定关系。

2)定制化服务能力

军方需求高度差异化,企业需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华秦科技采用“研发-生产-涂覆”一体化模式,直接在客户零部件表面形成隐身涂层,缩短交付周期至数周内。

3)维修换装市场垄断

隐身材料属耗材,需定期维护更换。已列装装备的供应商具有天然先发优势,新进入者难以切入存量市场。

五.竞争格局

1、国际竞争格局

国际隐身材料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隐身材料领域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中,美国作为隐身技术的发源地,其隐身材料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众多知名的隐身材料供应商和科研机构。

同时,随着国际军事竞争的加剧,各国纷纷加大对隐身材料技术的投入,力图在隐身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新兴国家在隐身材料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隐身材料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2、国内竞争格局

国内隐身材料市场也呈现出竞争激烈的态势。随着国家对国防科技投入的增加,国内隐身材料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隐身材料企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

然而,国内隐身材料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国内隐身材料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竞争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内隐身材料行业的发展。

重点企业如华秦科技、光启技术、新劲刚等,在隐身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推动了隐身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相关企业梳理

1、华秦科技

华秦科技于2022年3月上市,公司前身华秦有限系由华秦公司在2012年7月由集体企业改制设立,华秦公司系成立于1992年12月28日并挂靠在陕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名下之集体企业, 2020年11月华秦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特种功能材料,包括隐身材料、伪装材料及防护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有隐身涂层材料、结构隐身材料、高仿真伪装遮障、伪装网、重防腐材料、高效热阻材料。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中国重大国防武器装备如飞机、主战坦克、舰船、导弹等的隐身、重要地面军事目标的伪装和各类装备部件的表面防护。

公司经过多年持续艰苦攻关,突破了多项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瓶颈,主要产品在多军种、多型号装备实现装机应用,隐身材料及伪装材料的核心产品分别在2019年及2020年实现了批产。光启技术是全球超材料尖端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利用高尖端技术,结合峰值计算能力高达4,200万亿次/秒的超算中心,实现了超材料的快速优化设计。目前第三代超材料技术的结构件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佳驰科技

佳驰科技前身是2008年7月成立的成都佳驰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8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lectronic Magnetic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简称 EMMS)的研发、制造、测试、销售和服务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电磁兼容材料。其研制的两代隐身材料已批量应用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等重大重点型号工程。

3、光启技术

光启技术曾用名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产业为汽车制造业,2017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购买光启合众持有的光启尖端100%的股权,主营业务中增加新材料智能结构和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光启尖端致力于从事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和超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及产品生产。

公司专注于超材料技术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成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完成了由“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打通了超材料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成为了集“设计、制造、测试、批产”一体化的全球超材料龙头企业。公司核心的经营战略为“1+7+N”战略理念。公司以超材料为核心,构建了超材料技术七大能力平台,并将全面赋能先进制造业。

七、隐身材料三家企业数据对比

1、业绩

1)营业收入:光启技术>华泰科技>佳驰科技

2)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华泰科技>光启技术>佳驰科技

3)扣非净利润:光启技术>佳驰科技>华泰科技

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光启技术>华泰科技>佳驰科技

2、盈利能力

1)毛利率:佳驰科技>光启技术>华泰科技

2)净利率:佳驰科技>光启技术>华泰科技

3)净资产收益率:佳驰科技>华泰科技>光启技术

3、控费能力

1)销售费用率:光启技术<佳驰科技<华泰科技

2)管理费用率:华泰科技<光启技术<佳驰科技

3)财务费用率:华泰科技<佳驰科技<光启技术

4、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光启技术<佳驰科技<华泰科技

2)有息负债率:华泰科技<光启技术<佳驰科技

5、研发能力

1)研发费用:光启技术>华泰科技>佳驰科技

2)研发费用率:佳驰科技>华泰科技>光启技术

6、运营能力

1)资产周转率:佳驰科技>华泰科技>光启技术

2)存货周转天数:华泰科技<光启技术<佳驰科技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华泰科技<佳驰科技<光启技术

7、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净利润的比率:华泰科技>佳驰科技>光启技术

备注:在关注成熟上市公司的同时,我们的创投基金也在寻找、跟踪一级市场相关创业团队。欢迎推荐对接。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相关推荐

什么是bootstrap,它有什么优点
bat365手机版app

什么是bootstrap,它有什么优点

📅 06-28 👁️ 9681
什么是bootstrap,它有什么优点
bat365手机版app

什么是bootstrap,它有什么优点

📅 06-28 👁️ 9681
手机定位导航不准确?做到这几点就好了!
best365提现多久到账

手机定位导航不准确?做到这几点就好了!

📅 07-02 👁️ 8504
归家异途2:全职业简单介绍
best365提现多久到账

归家异途2:全职业简单介绍

📅 06-29 👁️ 4886
i53210m处理器属于什么水平,i5 3210m能玩吃鸡吗
best365提现多久到账

i53210m处理器属于什么水平,i5 3210m能玩吃鸡吗

📅 06-28 👁️ 5597
通信网络优化有哪些实践方法?如何提升网络性能?
换摩托车刹车油需要多少钱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

换摩托车刹车油需要多少钱

📅 07-03 👁️ 4322
400电话的通话录音可以保存多久?
bat365手机版app

400电话的通话录音可以保存多久?

📅 07-01 👁️ 1789
独揽的解释及意思
bat365手机版app

独揽的解释及意思

📅 07-02 👁️ 1741